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

日月潭觀光旅遊網

定位點

歷史軌跡

清領時期

清領時期

相傳邵族祖先為追逐一隻白鹿,無意中發現美麗的日月潭,潭裡孕育了許多魚蝦,遂此,邵族人舉足遷此定居。早先邵族人是居住於日月潭周邊地區,據調查於清道光前,邵族部落分佈於目前之水社、石印、茅埔、新城、中明、頭社村等地,至清道光年間,漢人拓墾範圍逐漸擴及至邵族的部落地區。而清同治年間實施的「開山撫番」政策,使得漢人大量移入,加上當時邵族族人遭到瘟疫肆虐,為躲避瘟疫的感染,邵族人放棄原來的部落地區開始向外遷移,直至目前多聚居於日月村、大坪林等地。

日治時期

日治時期

清光緒21年(1895年、日本明治28年)日清甲午戰爭,由於清廷戰敗,簽訂馬關條約,割讓台灣及澎湖給日本,揭開日人統治台灣的序幕。日人治台之初,經歷一段時日的武力鎮壓後,即推動殖民地的基礎建設,而地處內山地帶的日月潭,其發展亦深受影響。為發展糖業,日人著手將水沙連地區傳統的糖廍,整合成埔里社製糖株式會社,並在大正5、6年間(1916-1917)開設輕便車道。此一輕便車道的開通,使得內山得以和西部地區相貫通,日月潭的綺麗風光早為人們所嚮往,有了輕便車之後,日月潭更成了台灣的知名遊覽名勝。

國民政府時期

國民政府時期

民國38年(1949)國民政府撤退到臺灣後,日月潭成了當時蔣介石先生最愛遊賞的名勝景點。而此前於日治大正5年(1916),由日本人伊藤先生於潭邊興建「涵碧樓」,歷經1917-1918期間的地震,依舊穩固,而成了日後達官顯貴、商賈名流至日月潭休憩的場所,當然涵碧樓也成了蔣介石先生邀請造訪臺灣之各國賓客的招待所。

蔣介石先生的威權也實現於日月潭的各項建設與榮景,如:玄光寺、玄奘寺、文武廟、慈恩塔、蔣公行館、環湖公路的闢建等,皆來自中國封建的統治觀,強調統治者「唯我獨尊」的威勢,建物都選在距高點或主要景點,透露出蔣介石先生君臨天下的思維。

蔣氏政權統御臺灣近半世紀,蔣介石先生於民國64年(1975)逝世後,蔣家政治光環退色,政治強人已無法主導日月潭的建設及發展。在進步飛快的世界潮流中,各地觀光景點不斷創建開發,反觀日月潭則逐漸面臨管理績效、設施日漸陳舊、環境紊亂、服務品質與形象提昇等課題,直到民國88年(1999)9月21日那場大地震後,更帶來日月潭需加速改造的契機…

日月潭的蛻變

日月潭現況

觀光署為加速日月潭地區的重建,自民國89年(2000)1月24日成立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,肩負日月潭地區之災後重建與觀光發展的重責大任,期望使日月潭從殘破瓦礫堆中重生,讓日月潭朝向安全、永續、美觀、富文化氣息之21世紀寧靜湖之目標發展。

近年,日管處積極辦理設計規劃、興建工程,重視風景區的經營管理與旅遊安全,舉辦各項活動等等,這些或有形,或無形的建設,提升了風景區的遊憩環境質感,以及整體遊憩品質,讓遊客帶著滿滿的回憶賦歸。

Top 再發現。動感日月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