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

日月潭觀光旅遊網

定位點

特色產業

一探過往繁榮的盛況

日月潭為過去水沙連地區的一部份,因地理環境優越、雨量適中、氣候溫和、使得物產十分豐饒,並發展各式各樣的在地產業,車埕木業的風華、水里蛇窯的絕色陶器、埔里紙業的手工紙與釀酒藝術,深入走訪在地的特色產業及周邊景點,帶旅人一窺過往的繁榮盛況!

埔里紙業

埔里的水源充沛,造紙材料取得容易,1935年日本人開始在埔里設廠造紙,以「流漉抄紙法」,開啟埔里手工造紙的先河。

早期埔里造紙的紙類只有楮皮紙(棉紙)與雁皮紙(宣紙)兩種,之後因造紙機械的改良、加工等技術的精進,以及亞麻和木漿的出現,埔里紙業開始快速發展。直到1970年左右,埔里地區已有50間的紙廠,紙品甚至外銷到日、韓、東南亞等國家,是埔里紙業最風華的時期。

然而隨著時代更迭、產業變動,埔里紙業轉型為結合文化與觀光的特色產業,在廣興紙寮、造紙龍手創館或是紙教堂,不僅讓人能夠體驗手工造紙的趣味,也帶領旅人認識紙的藝術與文化,細細品味埔里紙業的輝煌歷史。

魚池紅茶、咖啡業

水沙連位在臺灣軸心地帶,層巒疊峰,丘陵起伏,蘊藏山茶原種。1723年《臺海使搓錄》紀載了水沙連地區獨特的「水沙連茶」,為最早臺灣茶記載的重要文獻之一。

在日治時期,臺灣總督府經過調查與研究,發現紅茶為世界上最多人飲用的茶品,為增進臺灣外貿與經濟發展,便從印度引進阿薩姆紅茶種,而日月潭畔的貓囒山適合種植紅茶,又有日月潭的雲霧滋潤,於是在此設立茶業改良場,爾後魚池、埔里地區成為臺灣紅茶的最主要產區。

臺灣製茶種類繁多,依製造過程可分:不發酵茶、部份(半)發酵茶、全發酵茶這三類,而紅茶屬於全發酵茶,在日月潭出產的茶種,以臺茶8號、臺茶18號(紅玉)、臺茶21號(紅韻)最受歡迎。

此外,近年魚池鄉咖啡屢屢在國際大賽奪得大獎,逐漸受遊客關注,而魚池鄉公所也努力推廣並舉辦精品咖啡評鑑競賽,掀起熱潮。來到魚池除了沏一壺紅茶外,也別忘了品一杯咖啡。

陶窯文化

1796年開始,南投開始發展陶業,以生產實用的生活器皿為主,所製的陶器厚重質樸。在日治時期,由於水沙連地區蘊藏陶土與木材,陶業擴及集集、水里、魚池等地,生產方式以蛇窯燒製為主,所製成品行銷全臺,此為在地陶業的全盛時期。

臺灣光復後,製陶工業崛起,使得此地區的傳統窯業逐漸沒落,之後朝多元化遊憩活動發展轉型為觀光陶窯,讓遊客體驗手拉胚、傳統製陶的過程,感受當年窯業的風華。

鐵道與木業文化

1919年,由於臺灣總督府為了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,便將二水至外車埕的輕便車鐵道加以拓寬,並匯入西部縱貫線鐵路,加上1960年代為了運送丹大林區的木材,使得車埕成為當地最重要的木材加工區與交通轉運站。猶如「木材村」的車埕,不僅帶動在地產業經濟,繁榮興盛的樣貌,讓水里、車埕、集集一帶有著「小臺北」之稱。

隨著時間流逝,木業的風華已成為歷史,而集集支線也在1994年成為全國第一條觀光鐵道,如今旅人能夠搭乘古早味的火車,彷彿穿過時空隧道,來到集集支線的終點站「最後的火車站」─車埕,深入走訪在地,一窺昔日風華絕代的木業文化。

工藝產業

原住民紡織工藝:水沙連地區的原住民族群有邵、布農、泰雅、賽德克族,各族群的婦女精於紡織工藝,在歷史上以邵族的「達戈紋」享有盛名。傳統紡織以苧麻為原料、以植物為染料,現今則以人造纖維結合文化創意元素,不僅開發各項手工藝品,也有提供旅人參加體驗遊程,讓人以行動深入了解原住民紡織工藝。

竹藝、竹炭:水沙連地區林產豐富,竹種類繁多,因而造就許多竹藝人才。竹器工藝品兼具實用與美感,竹炭可吸附濕氣與消除臭味,竹醋液為生產竹炭的副產品,具有消毒驅蚊的功能,不僅深受日本人的喜愛,也成為在地的新興產業。

天然漆與漆藝:天然漆液為珍貴的塗料,經工藝家創作則有描金漆畫、脫胎漆器、漆雕、籃胎漆器等漆製品。

釀酒文化

埔里氣候和煦、水質甘醇,提供釀酒的優越環境,在1917年埔里地方人士集資創設「埔里製酒株式會社」,生產米酒、清酒等酒類,提供地方居民所需。1922年臺灣總督府實施酒類專賣制度,製酒廠被專賣局收購。戰後的國民政府沿襲日治時期的菸酒專賣制度,並成功釀造「臺灣紹興酒」,之後埔里酒廠專門生產紹興酒,成為臺灣最具知名度及暢銷的酒類之一。

如今,埔里酒廠成為臺灣知名的觀光酒廠,而政府也開放民間釀酒,加上水沙連地區氣候溫和、物產豐饒,讓在地釀酒業蓬勃發展,擁有各種琳瑯滿目的酒品,提供遊客多樣化的選擇與體驗釀酒的樂趣。

Top 再發現。動感日月潭!